每到秋天,总能听见不少宝妈吐槽自家娃爱生病:今天流鼻涕,明天又咳嗽,抱着娃跑医院的日子简直熬人。
其实啊,别一上来就怪娃 “体质弱”,多数时候不是娃身体差,而是咱们护理时没注意那些小细节!
其实入秋后想让娃少生病,关键要记住 “不睡 3 觉、坚守 3 不干”,把这些做到位,娃的健康防线才能筑得牢牢的。
一、这 3 种觉,越睡越容易出问题(一)10 点睡,不熬夜
说真的,现在不少家长自己习惯熬夜,不知不觉也把娃的作息带乱了,总觉得 “娃白天睡够了,晚上晚点睡没事”,这话可大错特错!
秋季夜里 10 点到凌晨 2 点,那可是娃生长激素 “拼命工作” 的黄金时段,就跟小树苗半夜偷偷扎根长个儿似的。过了 10 点生长激素分泌就得打折扣,长期下来,比同龄娃矮半头都有可能!
展开剩余81%更重要的是,这几个小时还是娃免疫力 “修复充电” 的时间,要是娃总熬夜,免疫力就跟卸了防护的城门似的,外面温差一变化,病毒细菌立马就敢 “趁虚而入”,能不生病吗?
(二)睡前不“带气入睡”!
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过这种情况:
娃睡前跟姐姐弟弟抢玩具没抢着,哭得上气不接下气;
或者因为不肯洗澡跟你闹别扭,你没耐心哄,直接把娃按到床上盖好被子就想让他睡。
说真的,这种 “带气入睡” 的做法,我真得劝大家别干,对娃的伤害比你想的还大!
娃情绪激动的时候,心率快得跟刚跑完操场似的,小脸涨得通红,呼吸也急促,这时候他的身体还处于 “应激状态”,就像紧绷的弦没松下来。
你强行让他睡,他就算闭上眼睛,大脑也还在 “活跃”,不仅入睡特别困难,就算睡着了,睡眠质量也差得很:
要么翻来覆去蹬被子,要么半夜突然惊醒哭着喊 “妈妈”,甚至还会做噩梦,第二天起来没精神,吃饭也没胃口。
所以啊,睡前千万别让娃有剧烈情绪波动,不管是疯跑打闹,还是吵架哭闹,都得及时安抚,等娃心平气和了再睡。
(三)不穿太多衣服入睡!
一到秋天,不少家长就开始 “焦虑”,总怕娃夜里踢被子着凉,于是睡前给娃穿一层又一层,连毛衣都恨不得套上,觉得这样就万无一失了。可你知道吗?
这种 “捂汗式” 睡觉,反而会让娃更易感冒!
其实娃的新陈代谢比咱们大人快,夜里睡觉很容易出汗,穿太多衣服不仅会让娃睡得不舒服,还会让汗液闷在衣服里。给孩子穿睡衣,选一件宽松、透气的薄款就行,实在担心的话,盖个轻便的小被子,比穿太多衣服靠谱多了。
二、这 3 个“不干”一定要坚守(一)不乱“秋冻”
“春捂秋冻,不生杂病”。这话咱都听过,可不少家长理解偏了,一入秋就急着给娃减衣服,哪怕娃冻得小手冰凉、打喷嚏,还总爱说 “没事,秋冻能锻炼抵抗力”,这可真是好心办坏事!
其实 “秋冻” 的核心是 “适度”,不是让娃硬扛着冷!
刚入秋的时候,气温忽高忽低,有时候中午还跟夏天似的,这时候要是过早给娃减衣服,或者强行让娃穿得特别少,娃的身体根本适应不了,忽冷忽热的,很容易就感冒了。
正确的做法是慢慢增减衣服,比如早上出门加件薄外套,中午热了再脱掉,别一下子给娃穿太多,也别一下子减太多。等天气稳定变凉了,再慢慢给娃加衣服。
让娃的身体有个适应过程,这样才能真正锻炼耐寒能力,要是瞎 “冻”,那不是锻炼,是坑娃啊!
(二)不喝 “凉水”
有些家长图方便,直接给娃喝放凉的白开水,结果娃喝完没一会儿就开始咳嗽,这就是凉水刺激了喉咙黏膜,引发了不适。
秋天给娃喝温水才是最好的,水温控制在 35℃左右,不烫嘴、有点温乎就行,既能滋润喉咙,又能补充水分,还不会刺激肠胃。
要是娃不爱喝白开水,3 岁以上的娃可以偶尔喝点蜂蜜水,润肺又好喝;
3 岁以下的娃不能喝蜂蜜水,可以煮点梨水,把梨去皮切块煮 10 分钟,放温了给娃喝,润喉效果也特别好。
(三)不让娃整天闷在家
入秋后天气凉快了些,但不少家长还是习惯让娃待在家里开空调,觉得外面有风,怕娃着凉。
可你想过吗?家里空气不流通,闷得很,反而容易滋生细菌,娃长期待在这样的环境里,呼吸道很容易出问题;而且总不出门,娃接触不到新鲜空气和阳光,抵抗力也会变弱。
有些家长担心娃出门会接触到病毒,其实只要避开人群密集的地方,比如超市、游乐场,在小区里散散步、玩玩滑梯,反而能让娃接触大自然,增强身体的适应能力。
总把娃关在家里,看似安全,实则让娃失去了锻炼的机会,反而更容易生病。
辣妈语录:在秋天这个容易生病的季节,我们家长更需要咱们多花点心思,把这些小事做好。
别总说娃 “体质弱”,因为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,却是守护娃秋季健康的关键。
毕竟,咱当爸妈的,最大的心愿就是看着娃健健康康、快快乐乐的,不用抱着娃跑医院,不用看着娃难受哭闹。把这些护理细节做到位,让娃少遭罪,家长也能少揪心,你说对吗?
发布于:天津市领航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